重庆发展迎来崭新的变局,
“一区两群”也成为了
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在新定位下,
如何结合自身定位
和自身资源禀赋谋划“新思路”?
又如何携手共同发展,
加快区域协作?
▲果园港 冯旨意 摄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共同给出的答案是:
建立“1+3”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体系,编制5年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协作,在全市“一区两群”发展战略中打头阵、作先锋,发挥示范带动和标杆引领作用。
建立1+3工作机制
两江新区是重庆经济发展
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
正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重庆智慧之城,
在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中体现
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礼嘉智慧公园 张坤琨 摄
而万州则是“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川渝地区东向开放门户,
是长江十大港口城市之一。
双方的合作将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
从“一区两群”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来看,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分别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改革开放高地,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减少区域间市场和政策壁垒,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循环,为全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作出示范表率。
▲山清水秀平湖万州 冉孟军 摄
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局长黄杰:
两江新区与万州将健全完善“1+3”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体系。以两地联席会议机制为统揽,同步建立互访结对、企业合作、招商引资3个专项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
两地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提前谋划未来五年
对口协同发展重点任务,
共同编制好
对口协同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
每年召开联席会议 各部门互结对子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
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分处
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双方将如何携手共同发展,
加快区域协作?
按照两江新区管委会、万州区人民政府对口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将由两地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原则上每年在万州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负责推动两江新区万州区对口协同发展总体工作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对口协同发展总体方案、年度协议和任务清单,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重要工作等。
万州各成员单位
将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分工,
强化日常工作对接衔接,
落实专人专班、挂图打表
推进年度专项任务。
项目化、事项化、机制化
落实年度专项任务。
▲鱼嘴园区 林丽江 摄
双方各相关单位也将“互访结对”,
如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结对
万州区发展改革委等单位,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结对
万州区经济信息委等单位,
各单位可采取实地调研、工作座谈、
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
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工作对接。
推动两地工业企业协同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
中心城区围绕“强核提能级”新要求,
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则认真践行生态优先当示范、
绿色发展当标杆的重要使命。
▲璀璨万州 冉孟军 摄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
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来看,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并且率先引入了国内外多所大院大所在两江新区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并且正在加快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万州区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在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承载着重要使命。
两地可以通过科技合作、产业延伸,围绕双方的发展重点与产业链基础,进一步精准部署两江新区正在打造的创新链,并且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这些创新链深入延伸拓展到双方的产业链中去,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为了充分发挥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
工业经济互补优势,
促进双方工业企业协同发展,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制定了
工业企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万州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任涛:
两地将围绕本地工业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及重点,按促进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原则,建立完善两地重点工业企业、项目、产品、技术及人才库,为两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共享共用。双方还将合作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畅通两地工业企业对外投资、订单服务、产品销售、技术合作、配套加工、人才交流等信息,充分实现两地产业在需求端与供给侧的协同发展。
▲两江协同创新区 张坤琨 摄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胡景兵:
为了将有效信息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将每半年组织一次两地重点骨干企业家联谊活动,在经营管理、协同配套、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方面促进互动合作。
每年两地重点骨干企业将在上下半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推介会,包括对外投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合作、外协加工、人才共享等主题。
产业招商深度融合
两江招商集团副总裁朱永泽:
在招商引资方面,双方将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和万州区产业、资源优势,促进两区产业招商深度融合,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共促共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两江新区将与万州区招商部门将共同建立协同招商机制、信息互通机制、产业协作机制、产业转移机制和人才交流机制。
万州区招商投资局副局长何清荣:
双方还将加快推动产业转移,逐步引导两江新区部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需要产业转移的项目优先转移到万州,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取长补短、错位发展、产业共兴。
▲美丽万州 冉孟军 摄
具体将如何实现协同招商?
不仅是招商引资部门,双方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文化旅游、园区管理等部门都将对接成立行业协同招商小组,就产业协同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常态化对接交流,共同策划包装、对外推介招商项目。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还将组织双方优质企业互动考察,促进现有企业的协同配套发展,共同打造具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双方将围绕两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现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壮链的需求,协同开展双向集群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积极引导和鼓励两江新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到万州区建设配套产业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也支持和帮助万州企业为两江新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与补链。
在人才交流方面
两江新区不定期组织招商干部、专家人才,对万州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指导与协助招商工作,万州区招商部门每年派遣2-3名优秀干部到两江新区招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两江新区在招商工作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作举措、政策措施,推动万州招商引资提档升级。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江亚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对家暴说NO!一站式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了
- 下一篇: 1月13日起 大年三十火车票正式开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