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新年的第一个假期
很多朋友会选择出行或回家
但在近期,国内又出现本土确诊病例
多个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大家都很关心节后从外地返渝
会不会要隔离或者做核酸检测?
在查询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最新的疫情情况
↓↓↓
重庆及全国疫情最新情况
●重庆疫情通报:
1月1日0—24时, 重庆市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图源:重庆市卫健委官网截图
●全国疫情通报:
2021年1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例(上海4例,天津3例,广东3例,辽宁1例,福建1例,山东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8例(辽宁7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1例(境外输入18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8例(境外输入15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80例(境外输入229例)。
(注:信息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上海发现1例境外变异病毒相似病例
上海市监测发现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感染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 ↓ ↓ ↓
近日,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
该病例为中国籍,在英国留学,12月13日自英国出发,12月1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12月16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目前,该病例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该病例同航班所有旅客均按要求落实14天隔离观察措施,隔离期间未报告异常。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接受央视新闻采访的报道↓↓ ↓
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增强了吗?
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变异株对细胞感染力增强,但在人间传播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冬季的气候和人群的自我防护措施紧密相关。
该变异株致病毒力和严重性增强了么?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既往变异株的致病性、严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见差异,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不必恐慌。
我国新冠疫苗是否对变异株有保护作用吗?
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对我国上市的灭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产生影响。
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能否检出变异株?
目前我国主流核酸诊断试剂是针对的新冠病毒双靶标基因,N基因和ORF1ab基因,蛋白基因变异不影响核酸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就是我国本土核酸试剂检测出来的。
我国现有防控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是否有效?
我国4月份阻断了本土新冠病毒的传播,之后通过境外输入的病例或污染的冷链物品导致的10多起新冠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都采取了有效的阻断传播措施。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我国行之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应该进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百姓不必恐慌,一定要严格落实我国现有防控措施,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特别是加强针对有输入病例的医院或定点隔离酒店的医护和从业人员的防护。
重庆发布“两节”疫情防控提醒
近日,重庆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发布消息,当前,重庆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形势良好。但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国内多地疫情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尤其是元旦和春节期间,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多,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量增大,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防控任务更加艰巨。
图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1、 加 坚持人物同防,严防输入。
2、 减少人员流动聚集。
3、 严格控制公共场所接待规模。
4、 降低旅行路途风险。
5、 抓好重点场所管理。
6、 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专家提醒:外地来渝返渝人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或单位报告
专家提醒,疫情尚未结束,节日期间,广大市民朋友仍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有流感等症状尽量不参加。减少走亲访友活动,提倡网络拜年。
外地来渝返渝人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或单位报告,坚持14天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外出聚餐聚集。
来源:重庆本地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2020年的崩溃瞬间,看到第几个你哭了?
- 下一篇: 燃气灶打不着火,千万别用打火机!太危险了
发表评论